前 言
本标准是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原国家出版局、原国家标准局等中央七部门1987年1月1日颁布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的基础上制定的。国家技术监督局在技监局标函[1993]390号复函中建议:“鉴于该规定涉及面很广,各种出版物发行国内外,数量和范围都很大。为了使全国各行业都按此规定执行,建议将该规定内容制定为国家标准。”
本标准借鉴了国内多家有影响的出版社和报社的成功经验,参考了英国、前苏联、日本、新加坡的有关资料,多次召开座谈会,征求首都新闻界、出版界、教育界、科技界专家的意见,特别是新华社、广播电影电视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科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等单位的意见。
阿拉伯数字笔画简单、结构科学、形象清晰、组数简短,所以被广泛应用。本标准的宗旨在于:对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这两种数字的书写系统在使用上作比较科学的、比较明确的分工,使中文出版物上的数字用法趋于统一规范。
本标准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主要起草人:王均、厉兵。
本标准从1996年6月1日起实施,从实施之日起,《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即行废止。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出版物在涉及数字(表示时间、长度、质量、面积、容积等量值和数字代码)时使用汉字和阿拉伯数字的体例。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新闻报刊、普及性读物和专业性社会人文科学出版物。
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出版物亦应使用本标准,并可制定专业性细则。
本标准不适用于文学书刊和重排古籍。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7408-94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 信息交换 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 3100-93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GB 3101-93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GB 7713-87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GB 8170-87 数值修约规则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物理量 physical quantity
用于定量地描述物理现象的量,即科学技术领域里使用的表示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和发光强度的量。使用的单位应是法定计量单位。
非物理量 non-physical quantity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量,使用的是一般量词。如30元、45天、67根等。
4.一般原则
4.1 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有的情形选择是唯一而确定的。
4.1.1 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48 302 -125.03 34.05% 63%~68% 1/4 2/5 1:500
4.1.2 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示例:一律 一方面 十滴水 二倍体 三叶虫 星期五 四氧化三铁 一零五九(农药内吸磷) 八国联军 二零九师 二万五千里长征 四书五经 五四运动 九三学社 十月十七日同盟 路易十六 十月革命 “八五”计划 五省一市 五局三胜制 二八年华 二十挂零 零点方案 零岁教育 白发三千丈 七上八下 不管三七二十一 相差十万八千里 第一书记 第二轻工业局 一机部三所 第三季度 第四方面军 十三届四中全会
4.2 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有的情形,如年月日、物理量、非物理量、代码、代号中的数字、目前体例尚不统一。对这种情形,要求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遇特殊情形,或者是避免歧解,可以灵活变通,但全篇体例应相对统一。
5.时间(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
5.1 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5.1.1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
示例:公元前8世纪 20世纪80年代 公元前440年 公元7年 1994年10月1日
5.1.1.1 年份一般不用简写。如1990年不应简写作“九0年”或“90年”。
5.1.1.2 引文著录、行文注释、表格、索引、年表等,年月日的标记可按GB/T 7408-94的5.2.11中的扩展格式。如:1994年9月30日、1994年10月1日可分别写作1994-09-30和1994-10-01,仍读作1994年9月30日、1994年10月1日。年月之间使用半字线“-”。但月和日是个位数时,在十位上加“0”。
5.1.2 时、分、秒
示例:4时 15时40分(下午3点40分) 14时12分36秒
注:必要时,可按GB/T 7408-94的5.3.1.1中的扩展格式。该格式采用每日24小时计时制,时、分、秒的分隔符为冒号“:”。
示例:04:00(4时)15:40(15时40分)14:12:36(14时12分36秒)
5.2 要求使用汉字的情况
5.2.1 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
示例:丙寅年十月十五日 腊月二十三日 正月初五 八月十五中秋节
5.2.2 中国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
这类纪年不应与公历月日混用,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
示例:秦文化四十四年(公元前722年) 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日(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公元1860年11月2日) 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1964年10月1日) 日本庆应三年(1867年)
5.2.3 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
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避免歧义。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
示例1:“一·二八”事变(1月28日) “一二·九”运动(12月9日) “一·一七”批示(1月17日)“一一·一零”案件(11月10日)
示例2:五四运动 五卅运动 七七事变 五一国际劳动节 “五二零”声明 “九一三”事件
6.物理量
物理量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小学和初中教科书、非专业科技书刊和计量单位可使用中文符号。
示例:8736.80km(8736.80千米) 600g(600克) 100kg~150kg(100千克~150千克) 12.5m2(12.5平方米) 外形尺寸是400mmX200mmX300mm(400毫米X200毫米X300毫米) 34。C~39。C(34摄氏度~39摄氏度) 0.59A(0.59安[培])
7.非物理量
7.1 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21.35元 45.6元 270美元 290亿英镑 48岁 11个月
1 480人 4.6万册 600幅 550名
7.2 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
示例1:一个人 三本书 四种产品 六条意见 读了十遍 五个百分点
示例2:截止1984年9月,我国高等学校有新闻系6个,新闻专业7个,新闻班1个,新闻教育专职教员274个,在校学生1561个。
8.多位整数和小数
8.1 阿拉伯数字书写的多位整数和小数的分节
8.1.1 专业性科技出版物的分节法:从小数点起,向左和向右每三位数字一组,组间空四分之一个汉字(二分之一个阿拉伯数字)的位置。
示例:2 748 456 3.141 592 65
8.1.2 非专业性科技出版物如排版留四分空有困难,可仍采用传统的以千分撇“,”分节的办法。小数部分不分节。四位以内的整数也可以不分节。
示例:2,748,456 3.14159265 8703
8.2 阿拉伯数字书写的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定位的“0”。小数点是齐底线的黑圆点“.”。
示例:0.46不得写成 .46 或 0.46
8.3 尾数有多个“0”的整数数值的写法
8.3.1 专业性科技出版物根据GB8170-87关于数值修约的规则处理。
8.3.2 非科技出版物中的数值一般可以“万”、“亿”作单位。
示例:三亿四千五百万可写成345,000,000”,也可写成34,500万或3.45亿,但一般不得写作3亿4千5百万。
8.4 数值巨大的精确数字,为了便于定位读数或移行,作为特例可以同时使用“亿、万”作单位。
示例:我国1982年人口普查人数为10亿817万5288人;1990年人口普查人数为11亿3368万2501人。
8.5 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应避免断开移行。
8.6 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在表示数值的范围时,使用狼纹式连接号“~”。
示例:150千米~200千米 -36。C~-8。C 2 500元~3 000元
9.概数和约数
9.1 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
示例:二三米 一两个小时 三五天 三四个月 十三四吨 一二十个 四十五六岁 七八十种 二三百架次 一千七八百元 五六万套
9.2 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
示例:几千年 十几天 一百几十次 几十万分之一
9.3 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的约数一般用汉字。如果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和比较意义的数字,其中既有精确数字,也有用“多”、“余”等表示的约数时,为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其约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1:这个协会举行全国性评奖十余次,获奖作品有一千多件。协会吸收了约三千名会员,其中三分之二是有成就的中青年。另外,在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还设有分会。
示例2:该省从机动财力中拿出1900万元,调拨钢材3000多吨、水泥2万多吨、柴油1400吨,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10.代号、代码和序号
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序数词即使是多位数也不能分节。
示例:84062 部队 国家标准GB 2312-80 国办发[1987]9号文件 总3147号 国内统一刊号CN11-1399 21/22次特别快车 HP-3000型电子计算机 85号汽油 维生素B12
11.引文标注
引文标注中的版次、卷次、页码,除古籍应与所据版本一致外,一般均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1:列宁:《新生的中国》,见《列宁全集》,中文2版,第22卷,20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示例2: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修订2版,7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示例3:李四光:《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载《中国科学》,1973(4),400~429页。
示例4:许慎《说文解字》,影印陈昌治本,126页,北京,中华书局,1963。
示例5:许慎《说文解字》,四部丛刊书,卷六上,九页。
12.横排标题中的数字
横排标题涉及数字时,可以根据版面的实际需要和可能作恰当的处理。
13.竖排文章中的数字
横排标题。如文中多处涉及物理量,更应横排。竖排文字中涉及的数字除必须保留的阿拉伯数字外,应一律用汉字。必须保留的阿拉伯数字、外文字母的符号均按顺时针方向转90度。
14.字体
出版物中的阿拉伯数字,一般应使用正体二分字身,即占半个汉字位置。
二、几个问题
数字写法:第三名还是第3名? 数字写法:五四运动的数字加不加引号?
问:为什么“一二·九”运动中的数字要加引号,而五四运动的数字不加引号?
答:节日、重大事件纪念日、重大事故、重大案件以及具有特定意义的事物简称中的数字用不用引号,主要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
(1)几个重要节日的数字不用引号。这几个重要节日是: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
(2)重要的传统节日的数字不用引号。如大年初一、正月十五、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九重阳节、腊八节、年三十等。
(3)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并已为世所公认的事件在简称时不用引号。如二七大罢工、五四运动、五卅惨案、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等。
(4)党的代表大会、全国人大会议在简称时不用引号。如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五大、十五届四中全会、九届人大等。
(5)重要性次于(1)的节日、影响力逊于(3)的事件,如果要写简称,则应在其数字部分加上引号。如“三一二”植树节、“五一二”护士节、“五一四”母亲节、“六五”环境日、“九一0”教师节、“一·二八”事变、“二二八”起义、“四一二”大屠杀、“九一三”事件、“一二·九”运动等。
(6)重大事故、重大案件以及具有特定意义的事物的简称,其数字部分应加上引号。如“三一五”行动、“四一0”事故、“五一六”通知、“五二三”讲话、
“七二九”决议、“八五”计划、“八六三”计划、“九二三”批示、“十七”协定、“一一·二”方案、“二二一”工程等。
问:在“一二·九”运动和五一劳动节这两个简称中,为什么前者数字之间有间隔号“·”而后者没有?
答:节日、重大事件纪念日、重大事故、重大案件以及具有特定意义的事,常用含有月日的数字来简称,如五四青年节、七七事变、“一·二一”案件、“三一五”晚会等。至于这些简称为什么有的有间隔号有的没有间隔号,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让我们来听一个略带悽婉色彩的故事——
一名打工仔与市长的女儿深深地相爱了。可他们的恋爱遭到市长夫人的坚决反对。为了阻止他们相爱,市长夫人为自己的宝贝千金实施快速配对,找了一位香港富豪之子作乘龙快婿。市长女儿决意与打工仔私奔,便在幽会时对小伙子说:“记住,一一五,到老地方找我。晚了,我就成为别人的新娘了。”打工仔天天盼、夜夜想,扳着指头过日子,好不容易熬到了1月15日。这一天,在与姑娘相会的老地方,他从清早等到夜深人静,心上人始终没有出现。三年后,他们在公园巧遇,她的怀里已抱着一个一岁多的孩子。他伤心地问她:“那天你为啥没来?”她反问:“这话应该由我来问你。一一五,你那天为什么失约?”“是1月15日吗?”他问。她嗔道:“谁说1月15日啦?我说的一一五,是11月5日。那天你让我等得好苦!”“天哪!……”打工仔捶胸顿足,痛不欲生,差点背过气去。
的确,一一五,既可以是11月5日,也可以是1月15日。因此,为避免产生歧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规定,凡是简称中1月、11月、12月这三个月的月数字与日数字相连时,中间应加上间隔号“·”,如“一二·九”运动、“一一·七”案件、“一·一六”批示;其余不会造成误解的月份的月数字与日数字相连时则不用间隔号,如“二二八”起义、“五一六”通知、“九一三”事件等。
三、文章中数字的用法精品赏读
(一)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有的情形选择是唯一而确定的。
1.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
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 48 302 -125.03 34.05% 63%~68% 1/4 2/5 1:500
2.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示例:一律 一方面 十滴水 二倍体 三叶虫 星期五 四氧化三铁 一O五九(农药内吸磷) 八国联军 二O九师 二万五千里长征
四书五经 五四运动 九三学社 十月十七日同盟 路易十六 十月革命 “八五”计划 五省一市 五局三胜制 二八年华 二十挂零
零点方案 零岁教育 白发三千丈 七上八下 不管三七二十一 相差十万八千里 第一书记 第二轻工业局 一机部三所 第三季度
第四方面军 十三届四中全会
(二)时间(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
1.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⑴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
示例: 公元前8世纪 20世纪80年代 公元前440年 公元7年 1994年10月1日
年份一般不用简写。如:1990年不应简作“九O年”或“90年”。
⑵时、分、秒
示例:4时 15时40分(下午3点40分) 14时12分36秒
2.要求使用汉字的情况
⑴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
示例:丙寅年十月十五日 腊月二十三日 正月初五 八月十五中秋节
⑵中国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
这类纪年不应与公历月日混用,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
示例:秦文公四十四年(公元前722年) 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日(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 公元1860年11月2日)
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1964年10月1日) 日本庆应三年(1867年)
⑶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
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避免歧义。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
示例1:“一·二八”事变(1月28日) “一二·九”运动(12月9日) “一·一七”批示(1月17日) “一一·一O”案件(11月10日)
示例2:五四运动 五卅运动 七七事变 五一国际劳动节 “五二O”声明 “九一三”事件
(三)物理量
物理量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小学和初中教科书、非专业性科技书刊的计量单位可使用中文符号。
示例: 8736.80km(8 736.80千米) 600g(600克) 100kg~150kg(100千克~150千克) 12.5m
2(12.5平方米) 外形尺寸是400mm×200mm×300mm(400毫米×200毫米×300毫米) 34℃~39℃(34摄氏度~39摄氏度)
0.59A (0.59安[培])
(四)非物理量
1.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21.35元 45.6万元 270美元 290亿英镑 48岁 11个月 1 480人 4.6万册 600幅 550名
3.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
示例1:一个人 三本书 四种产品 六条意见 读了十遍 五个百分点
示例2:截至1984年9月,我国高等学校有新闻系6个,新闻专业7个,新闻班1个,新闻教育专职教员274人,在校学生1561人。
(五)概数和约数
1.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
示例:二三米 一两个小时 三五天 三四个月 十三四吨 一二十个 四十五六岁 七八十种 二三百架次 一千七八百元
五六万套
2.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
示例:几千年 十几天 一百几十次 几十万分之一
3.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的约数一般用汉字。如果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和比较意义的数字,其中既有精确数字,也有用“多”“余”等表示的约数时,为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其约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1:这个协会举行全国性评奖十余次,获奖作品有一千多件。协会吸收了约三千名会员,其中三分之二是有成就的中青年。另外,在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还设有分会。
示例2:该省从机动财力中拿出1 900万元,调拨钢材3 000多吨、水泥2万多吨、柴油1 400吨,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六)代号、代码和序号
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序数词即使是多位数也不能分节。
示例:84062部队 国家标准 GB 2312-80 国办发[1987]9号文件 总3147号 国内统一刊号 CN11-1399
21/22次特别快车 HP-3000型电子计算机 85号汽油 维生素B12
二、标题序码
第一级标题序码用一、二、三、……,数字后用顿号“、”不能写成一. 二. 三. ……。
第二级标题序码用(一)(二)(三)……,括号后不能加顿号 “、”,不能写成(一)、(二)、(三)、……。
第三级标题序码用1.2.3.……,阿拉伯数字后用圆点“.”,不能用顿号“、”,不能写成1、2、3、……。
键入标点“.”时要注意切换成全角。
第四级标题序码用⑴⑵⑶……,不能写成⑴、⑵、⑶、……或⑴.⑵.⑶. ……。
序码“⑴⑵⑶”从插入菜单的“特殊符号”项的“数字序号”处选出键入。
第五级标题序码用①②③……,不能写成①、②、③、……或①.②.③. ……。
序码“①②③”从插入菜单的“特殊符号”项的“数字序号”处选出键入。
2)数字
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
汉字数字符号,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
罗马数字:大写: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Ⅺ Ⅻ 小写: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ⅹ
四、必须使用数字的情况
凡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各种记数与计量(包括正负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多位的阿拉伯数字不能移行。5位以上数字采用4位分节法,即节与节之间空1/4字距。例:274|8456
5位以上的数字尾数零多的,可以“万”、“亿”作单位。
例: 公元前8世纪 20世纪80年代 公元前440年 公元7年 1994年10月1日; 14时12分36秒
14:12:36(14时12分36秒) 30元、45天、67根等。100kg~150kg(100千克~150千克)
我国1982年人口普查人数为10亿817万5288人;
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在表示数值的范围时,使用浪纹式连接号“~”。例:150千米~200千米 -36℃~-8℃ 2500元~3000元
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避免歧义。例:
“一·二八”事变(1月28日)
星期几一律用汉字。数字作为语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词、缩略语,应使用汉字。邻近两个数字并列连用所表示的概数均使用汉字数字。例:
一律 一方面 十滴水 二倍体 三叶虫 星期五 四氧化三铁 一O五九(农药内吸磷) 八国联军 二O九师 二万五千里长征 四书五经 五四运动 九三学社
十月十七日同盟 路易十六 十月革命 “八五”计划 五省一市 五局三胜制 二八年华 二十挂零 零点方案 零岁教育 白发三千丈 七上八下 不管三七二十一
相差十万八千里 第一书记 第二轻工业局 一机部三所 第三季度 第四方面军 十三届四中全会
非公历纪年用汉字,并加圆括号注明公元纪年。例:
丙寅年十月十五日 腊月二十三日 正月初五 八月十五中秋节
概数和约数 例:
二三米 一千多件
代号、代码和序号不能分节。例:
HP-3000型
一般情况下非物理量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例:
21.35元 45.6万元 270美元 290亿英镑 48岁11个月 1 480人 4.6万册 600幅 550名
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例:
一个人 三本书 四种产品 六条意见 读了十遍 五个百分点
截至1984年9月,我国高等学校有新闻系6个,新闻专业7个,新闻班1个,新闻教育专职教员274人,在校学生1561人。
3)外文字母
1、原型外来词:
windows 视窗
internet 国际互联网
Intel 英特尔
flash 动画制作软件
dreamweaver 网页制作工具软件
Word 文本编辑软件
2、缩写字母词:
DOS 磁盘操作系统 CT 计算机断层扫描
APEC 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
CCTV 中国中央电视台 USA 美利坚合众国
www 万维网 BBS 公众留言板
COM 商业网站后缀 CPU 计算机中央处理器
MTV 音乐电视
3、混合字母词:
AA制 B超 BP机 卡拉OK
PH值 PC机 T恤 X线
4)图画字
图画字:表示某词或某意义的一些简单的图形符号。它具有形象性。常在电脑中使用。例:
电话:? 心:? ※ 梅花:? (*^__^*) 嘻嘻…… 你:(⊙o⊙)? (⊙_⊙)?
五、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形
对于科技出版物,凡处于计量单位和计数单位前面的数字,包括小于10的数字,除个别特例外,均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
1表示物理量量值时,计量单位前的数值必须用阿数,数值后面的单位必须采用法定读量单位,并应用国际标准符号,中文符号只在小学、初中教科书和普通书刊中在有必要时使用。
2非物理量的量词(计数单位)前面的数字,一般应使用阿数,如1支试电笔 2台计算器 3根导线 实验做了10遍 150元
3600多人
3对于计量单位前面的“2”,读“二”或“两”均可。如“2V”可读作“二伏”或“两伏”。当它处于计数单位前时读作“两”,如“2支”读作“两支”。
3对于“一”一般地说是可以用阿数字“1”代替的,但对于有些情形则不行,1条简单的判别规则是:当用“一”以外的数字代替“一”,如果合情合理,则可用“1”;如不合情理,则必须用“一”。如
他忙碌了1天。他一天忙到晚。王红领了1条毛巾。这是一条颠扑不灭的真理。
4计数的数字,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例等,不论出现的文字中还是数据表和坐标中,都应用阿数。
5公历世纪、年代用阿数。如“”“20世纪”“90年代”。
年份、月份、日、时刻用阿数。如1996-09-28.
年份不能用简称,1996年不能写作“96年”或“九六年” 。不能把“1991~1996年”写成“1991~96年”。
时刻的标准化表增方式为:时、分、秒均用2位数字表示,中间用冒号隔开。如“16:04:12”,注意区分冒号和比号。
不应用表示时刻的符号来表示时间计量。如不可把所用时间1时13分5秒记作“01:13:5”。另外,用表示平面角的单位符号[角]分“`”来表示时间计量,如“新闻30`”是错误的。
6星期、中外历史纪年采用传统写法。如星期三,秦文王三十年,昭和十五年,但公元前210年,应用阿数。
7特殊词用汉字,如十滴水,“十五计划”,不得用去年、前年、明年、上月等表示时间。
8百分比,如24%,比上年增长5倍,78%~90%不能写成78~90%。
10产量、产值用阿数,如总值为2699万吨,800000元也可写成80万,不要用分隔号,如12300元,不写成12,300元
11比值用阿数,如增长1/3、2/5升。
12邻近两个数用汉字,六七人,有五六天,中间不用顿号,不写成六、七人。
六、应当使用汉字数字的情形
1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用汉字。
如 一元二次方程 十六边形 二极管 “八六三”计划 第二作者 六二八所 十一届三次理事会
相差十万八千里
再如 九一八事变 “九一三”事件 “一二·九”运动 “一一·五”案件
如果涉及1月、11月、12月,应使用间隔号“·
”将表示月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以避免歧义。涉及其他月份时,不必用间隔号,是否用引号,看其所表示的特定含义的知名度页定,知名度高,如“十一国庆节”就可不加,知名度不太高,就加。
2相邻2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用汉字数字,连用的2个数字之间不得加顿号。
如 一两千米 三五天 六七十岁 八十五吨 一百三四十万元
3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的概数,要采用汉字。
如 十几 几百 三百几十 几千万 几万分之一
4我国干支纪年、夏历月日、清代以前(含清代)的历史纪年,以及世界各国各民族非公历纪年,要使用汉字数字。
如 丙子年九月十三日 腊月三十日 正月十五元宵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
再如 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五日(1860年11月7日)
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1964年10月1日) 法国共和八年雾月十八日(1799年11月9日)
日本庆应三年(1867年)
5古籍参考文献标注的汉字,应与所据的版本一致,使用汉字数字。
如 许慎.说文解字.四部丛书,卷六上.九页
6用阿数表增的数值的书写规则
l
书写4位和4位以上的数字,要采用三位分节法。所留空隙以1/4~1/2汉字(即1/2~1个阿数)为宜。用逗号或千分撇分节的方法不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必须废止。
如 1 480 2.178 282 8 36 412. 020 7
l 纯小数的书写方法
纯小数前用来定位的“0”不能省略,小数点是齐底线的黑圆点。外文中的小数点为逗号。
l 一个用阿数书写的多位数不能断开或转行。
l
尾数有多个“0”的数,可以改写为用万、亿表示的数。不得改写为用十、百、千、十万、百万(兆)、千万、十亿、百亿、千亿来表示,但百米、千克、兆瓦等单位中的词头例外。
l 如有需要,一个数值巨大的精确数字可以写成同时用万、亿表示的数。
数值的有效位数应全部写出。小数点右侧数字后面的“0”不允许随意增删。
l
尾数有多个“0”的整数和小数点后面有多个“0”的纯小数,均可以改写为乘以10的次正负方的表示法,但改写时应注意,属于有效数字的“0”必须保留。
l 数值(量值)范围、公差等的表示
数字范围号为“~”,尤其有科技文献中。
书写百分数值的范围,每个百分数后面的百分号都要重复写出。如 20%~59%。
书写用万或亿表示的数值范围,每个数值中的万或亿不省略。如2万~5万不能写成3~5万。
书写具有相同幂次的数值范围,每个数值中的幂次都要重复写出。
数字与事件简称文字文字 2009-10-12 16:08:19 阅读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短语,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避免歧义。
如:“一·二八”事变(1月28日)“一二·九”运动(12月9日)“一·一七”批示(1月17日)“一一·五”案件(11月5日)。
如果涉及十月,简称习惯上用“一○”,如“一○一一”。
其他月份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如:五四青年节 | 五卅运动 | 七七事变 | 十一国庆节
|“五一六”通知|“九一三”事件。这类简称最好不用阿拉伯数字,因为中间使用的标点符号尚无依据。
“‘三一五’消费者权益日”中的月日如果用阿拉伯数,是 “3.15”(用齐线墨点)还是“3·15”(用间隔号),还难以作结论。
数字与事件简称
文章中的年月日用法文字文字 2009-10-12 16:00:24 阅读3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数字用来表示年、月、日,是它的一个很主要的用途。《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对年、月、日的表示法有比较全面的说明。
表示年、月、日时,用阿拉伯数字还是用汉字数码,有一个原则,就是看所用的历法是否为公历(在我国习称阳历)。公历是当今世界上多数国家通用的历法。
我国辛亥革命后(1912年1月1日)改用中华民国纪年,属于公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用公元纪年。《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要求: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公元前8世纪、20世纪80年代、公元前440年、公元7年、1994年10月1日。
非公历纪年则用汉字数码。
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码这样分工,使文章中的纪年一目了然,很方便读者。